刘荣贤: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发布时间:2023-01-14 11:42 浏览次数:


1月13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0位发言人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坦诚直言,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宝鸡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荣贤围绕《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陕西力量》作发言。




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刘荣贤

代表政协宝鸡市委员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省装备制造业起步于“一五”时期国家布局的156项重点工程,目前已形成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生产了众多“大国重器”。2021年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26.7%,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2022年1—11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都强调陕西的制造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全省要聚焦聚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引领、以“链”攻坚、以“融”赋能,推动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以“创”引领,高端化、智能化增强新动能。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一是建强顶天立地创新平台。发挥秦创原平台示范牵引、集聚辐射作用,带动市县、园区、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力,争创更多“国字号”实验室、研发中心,使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版图中成为重要一环。二是培育高端化创新主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促进研发深化、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三是营造创新生态高地。充分发挥陕西科教资源大省优势,成立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推动产业集群链内各企业紧密连接、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四是探索智能化创新模式。探索“互联网+装备制造业”新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效衔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二、以“链”攻坚,集群化、规模化聚集新优势。以规划、项目、招商、人才为重点,大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化水平。一是以规划布链。依托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构建全省统一的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布局。全省24条重点产业链涉及宝鸡13条,我们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化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地位”的重大部署,正在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议全省布局钛及钛合金、数控机床等产业时,重点向宝鸡倾斜,聚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二是以项目强链。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产业链攻坚,通过技术投资、孵化落地、合作共建等形式,培育实施一批标杆项目。三是以招商提链。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聚焦制造业24条产业链,在实施链式创新、推行链式招商、打造链式服务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四是以人才兴链。围绕我省装备制造重点产业,组建装备制造产业专家智库,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以“融”赋能,服务化、绿色化激发新活力。持续推进融合发展,激发全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一是军民融合开辟新领域。陕西是军工大省,围绕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鼓励军工企业加快军民融合、推进系统集成,支持宝鸡创建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三产融合迈向绿色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品牌”价值链后端延伸,全力促进融合发展。三是政策融合服务聚合力。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适时出台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政策,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宝鸡市委全面统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四大班子领衔推进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和13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其中市政协牵头优势装备产业集群和5条产业链,凝聚了各方力量,重点产业链取得新突破。紧扣全省“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和营商环境突破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耦合协同、集聚裂变,以全省之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